Searching...
Feb 26, 2019

老中醫告訴你:水是最便宜的藥!請記住這個喝水法,大病小病遠離你



現代人都很注意喝水,普遍喝水多。有的人主張,一天要喝夠8杯水才能補充人體水分。 

喝水看似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兒,拿起水杯「咕嘟咕嘟」,還有什麼講究嗎?其實,水喝多少要因人而異,不同人由於代謝能力的不同,對水的需求也有差異。這就好像同樣是植物,綠蘿可以養在水裡,而蘆薈稍多澆點水就會爛根。  


你今天喝夠水了嗎? 

這是一個震驚的發現:你每天都能喝到的水其實是最便宜的「葯」! 

關於會喝水的好處,先給你一張圖震驚一下: 

據中新網報道,英國一位42歲的女記者薩拉•史密斯 
(SarahSmith)每天喝三升水,堅持四周之後,樣貌足足年輕了十歲。 



  
她因長期身體不適去看醫生。結果醫生建議她每天喝夠三升水,於是她遵循醫囑並開始記錄自己喝水前後的變化。
四周之後,薩拉驚喜地發現,她面部的眼袋、黑眼圈、皺紋、紅斑等癥狀均大有改善,頭疼的癥狀也減輕了,看起來像變了個人。 

下面開始正題,怎樣喝水才最健康的呢?往下看—— 


  
每日七杯水,你的水喝夠了嗎 

  
第杯水:06:30(排毒又養顏) 

第杯水:08:30(體貼又健康) 



第杯水:11:00(解乏又放鬆) 

第杯水:12:50(減負又減肥) 

第杯水:15:00(提神又醒腦) 

第杯水:17:30(消化又吸收) 

第杯水:22:00(解毒及排泄) 
  


水是最好的葯,你的水喝對了嗎? 

【1.色斑怎麼喝】 

  
很多人都聽說過早晨喝一杯水對身體有好處,但到底喝什麼水最好呢?人體經過了一宿的代謝,體內的垃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作用幫助排泄,沒有任何糖分和營養物質的涼白開是最好的!所以,清晨一杯清澈的白水是排毒妙方。 





【2.肥胖怎麼喝】 

  
有些MM認為,不喝水可以減肥!醫學專家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如果想減輕體重,但又不喝足夠的水,這樣身體的脂肪不能進行代謝,其結果是體重反而增加。你可以在用餐半小時後喝水,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助你維持身材。 



【3.感冒怎麼喝】 

  
每到感冒的時候,就會聽到醫生嘮叨:「多喝水呀!」因為當人感冒發燒的時候,人體出於自我保護機能的反應而自身降溫,這時就會有出汗、皮膚蒸發的水分增多等代謝加快的表現,多喝水有利於調節體溫,促使體內病毒細菌的排泄。 





【4.咳嗽怎麼喝】 

  
遇到咳嗽、有痰這樣的癥狀,緩解方法之一就是要多喝水,而且還要多喝熱水。 

熱水可以稀釋痰液,使痰易於咳出,並能增加尿量,可以促進有害物質的迅速排泄。這樣的話,人就會感到舒服通暢很多。 



【5.胃疼怎麼喝】 


內容未有胃病的人,或者感到胃不舒服,可以採取喝粥的「水養護」措施。熬粥的溫度要超過60℃,這個溫度會產生一種糊化作用,軟嫩熱騰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 





【6.失眠怎麼喝】 

  
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安神劑,人體逐漸進入夢寐的狀態是體溫下降的一個過程。 

睡前洗個熱水澡和用熱水泡腳一樣,都可以給人溫暖的外環境,彌補體溫下降帶來的不適,催人入眠。 



【7.便秘怎麼喝】 

  
便秘的成因之一是腸道等器官沒有排泄力,這種情況的臨時處方是: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動作快一些,記住,不要小口小口地喝,那樣水流速度慢,水很容易在胃裡被吸收,產生小便。 





【8. 煩躁怎麼喝】 

人的精神狀態和生理機能相聯繫,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荷爾蒙」,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但它如同其它毒物一樣也可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 



【9. 噁心怎麼喝】 

   
噁心有時是對吃了不良食物的保護性反應,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害怕嘔吐,因為吐出髒東西可以讓身體舒服很多。準備一杯淡鹽水放在手邊,喝上幾大口,促使汙物吐出。 





【10.心臟病怎麼喝】 

  
如果你是一個心臟不好的人,可以養成睡前一杯水的習慣,這樣可以預防容易發生在淩晨類似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疾病。如此睡前的一杯水,可是一杯救命水呀! 



【11.發熱怎麼喝】


間斷性、小口補水為宜。這裡說的發熱,是說當你劇烈運動後,身體的溫度驟然上升,大量汗液排出。這個時候適當飲水是對身體最緊急的呵護。但要注意的是:運動中很忌諱猛烈補水。 

喝水要得法 




這樣才能對自己好 


喝水量:記住一個公式 


儘管喝水是最好的葯,但是也不能過量「服用」哦!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最低需水量是1500ml。 


對於成年人來講,每天水的相對需要量是:30×體重(kg)。
舉例:一個體重6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量為:60×30 = 1800ml。 


你今天喝夠量了嗎?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