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May 26, 2019

人體自帶一條退燒、止咳通道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能救急)


  

聲明一下: 

發高燒最快的解決辦法是到醫院打退燒針。但是如果在條件不允許,尤其是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知道如何打通人體的退燒止咳通道,無疑是有益的,不失為一個救急的辦法。  


  
這條通道的骨幹其實就是我們的前臂中線。古傳中醫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經」的退燒和止咳方法。
 
具體做法:
 
1)左手握住孩子的右手腕偏上一點點的地方,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著孩子的右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推至肘橫紋,連推49下或81下。 



古人管這叫「清天河水」,這個簡單的方法能很快退燒。
 
2)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沿著孩子左手前臂尺側(小手指掌側位),自腕紋尺側推向肘關節,連推49下或81下。
注意次數與剛才推右手臂的次數最好一樣。古人管這叫「退六腑」。 

  
3)左手握住孩子的任何一隻手,讓他的手心向上,您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紋面從孩子的無名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推向指尖。也推49或81下。 



古人管這叫「清肺經」。力度不要太大,如果孩子皮膚太嫩,可以用雞蛋清薄薄塗一下孩子的手臂再推。 

  
平時不發燒不咳嗽時也可以如此做一做,但是次數不用太多,以7或9的倍數為佳。 

為什麼非得是7或9的倍數呢?《黃帝內經》講「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說明「數」對人體有深刻的影響。 7是轉折之數,病了是不是期望有轉機啊?9是變數,古人有「逢九必變」之說。 



由於感冒等疾病引起的發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何才能在不吃藥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退燒呢?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穴位,就有這方面的功能,而且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使用。
這個穴位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項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我們如果低下頭來,頸部和背部的交界處,有一個高凸的骨頭,其下緣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為什麼能清熱退燒呢?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大椎是督脈和手三陽經、足三陽經的交會穴。也就是說,刺激大椎穴,可以刺激全身的幾乎所有陽經。據此,古人認為,大椎穴是「純陽主表」的穴位,對一切表證有療效。所謂的表證,就是在體表處,尚未入里,正處於和陽經氣血「搏鬥」的病邪。如惡寒、發熱,就是典型的表證。因此,大椎穴可以用來解表、退燒。 



臨床上,大椎穴經常被用來放血,從而達到解表退燒的目的。但是作為咱們老百姓,還是應該力求安全。我們可以準備牙籤5個,用橡皮筋困在一起,作為一個簡易的「梅花樁」。 

  
發燒剛剛開始的時候,用「梅花樁」來反覆地點按大椎穴,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退燒解表作用。用力以能夠耐受為度。每天刺激3次,每次刺激36下。 



另外,下面這三個穴位如果能夠科學利用,也可以達到解表作用。 

1,曲池穴。 

  
彎曲肘部,肘關節橈側有一個肘橫紋頭,曲池穴就在肘橫紋頭上。曲池穴屬於足陽明大腸經。大腸經是多氣多血的經絡。曲池穴的意思是,大腸經的氣血,有很多匯聚在此處,令此處如陽氣的「蓄水池」。所以,刺激曲池穴,可以激發陽氣,驅除體表病邪,達到解表目的。另外,曲池穴是大腸經穴位。大腸經和肺經互為表里。所以,刺激曲池穴,就可以刺激肺經,對於肺經上的疾病有治療意義。曲池穴可以用來點按,每天36下。 





2,合谷穴。 

  
合谷穴在虎口附近(如圖)。該穴同樣是大腸經穴位,和曲池穴一樣,刺激它可以刺激大腸經氣血,使得全身陽氣生髮、提振,達到清熱解表的目的。每天按壓36下 





3,外關穴。 


該穴位於手前臂的背側,腕橫紋上2寸。取穴的時候,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2橫指就是。該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同陽維脈。陽維脈的一大功能就是主一身之表。所以,刺激外關穴,可以間接刺激陽維脈,達到解表目的。每天按壓36下。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