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Mar 12, 2020

10個腦溢血崩潰前的信號,別等半身不遂以後才後悔!有三個就要小心了


   
「腦血管健康可以說是關乎每個人生命安全的大事。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致死、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據統計,我國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 


同時,進入秋冬,又是腦血管疾病的最高發季節,冬季腦血管的發病率是平時的2倍!不要以為,腦溢血離我們很遠,我們身邊這些都是腦溢血的「受害者」! 


血管年齡自測表

1.最近情緒壓抑。

2.過於較真。

3.愛吃方便食品及餅幹、點心。

4.偏食肉類。

5.缺少體育鍛煉。

6.每天吸煙支數乘以煙齡超過400。



7.爬樓梯時胸痛。

8.手足發涼、麻痺。

9.經常丟三落四。

10.血壓高。

11.膽固醇或血糖值高。

12.親屬中有人死於腦卒中、心臟病。 


測試結果:符合項越多,血管年齡越高。符合項在0—4項者血管年齡尚屬正常,符合5-7項者比生理年齡大10歲,達到8—12項者比生理年齡大20歲。 



腦血管崩潰前有10個信號

1,眩暈明顯  

據介紹,很多人在發生腦溢血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暈眩,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抬腳費力,甚至摔倒在地上。但有些人眩暈感覺不明顯,有點類似於喝酒後站不穩的感覺。 


  
2,劇烈頭痛  

這種頭痛沒有明顯誘因,很多人開始都是斷斷續續的頭痛,但後來轉化為持續性頭痛。根據每個人的病情不同,症狀持續的時間可能不一,甚至有些人還會伴發惡心和耳鳴。 


3,一側麻木  

很多腦溢血發生前都會出現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別是無名指!如果常常感覺左右半身麻木,應該考慮腦內小血管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如果麻木的同時,出現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況就更加危急了。 


   

4,眼前蒙黑  

突然一過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隻眼睛出現食物不清,看東西模糊,甚至出現重影。這些都是是腦溢血的前兆,所以千萬不能大意。 


5,白天嗜睡  

一些人在腦溢血發病前都會出現嗜睡的症狀,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顯,非常疲憊、睡不夠的感覺。 


  
6,經常嗆咳  

在喝水或者進食的過程中莫名的出現嗆咳,這也是很多人腦溢血的先兆。 


7,哈欠連天  

一些病人還介紹,他們會不分時間、地點而情不禁自的打哈欠。其實這正是大腦缺氧的徵兆。 



8,舌根發硬  

突然感覺舌頭根部僵硬,舌頭膨大,說話說不清楚。甚至舌頭痛、吞咽困難。
 



9,握力下降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比如拿一個東西明顯感覺拿住了,卻掉在地上。有時還伴有講話說不清楚。 



10,常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並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壓,還經常會出現流鼻血的症狀就要小心了。專家介紹,高血壓患者經常的鼻出血,半年內很有可能出現腦溢血。 

 


10個症狀有3個就要小心了!

專家介紹,如果出現3個以上症狀,並伴有高血壓等疾病就要小心了。

如果症狀較輕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系統檢查,千萬大意不得。一旦錯過治療就可能落下終身殘疾。 




如果症狀症狀較重且已經出現少量出血,這時就要平復好自己情緒,避免加重出血。一般情況下,腦出血從發作到昏迷有一段時間,要撥打急救電話,解開衣領,就地側身平躺,盡量減少肢體活動,減少血壓波動,等待救援。 



簡單說來就是一句話:飯吃八成飽,日行萬步路,吃動兩平衡。

1,給血管做套操

馬寅初活到百歲,就與他每天做「血管體操」有關。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做「操」時先冷後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最後以熱水浴結束。 




這種血管體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並增強血管彈性。 



2,飯前運動,幫血管駐齡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打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3,每週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鬆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4,飲綠茶少喝酒 




綠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不提倡飲酒護血管。大量飲酒升高血壓、血甘油三酯,導致心房顫動、酒精性心肌病、脂肪肝、肝硬化,嚴重時甚至引發猝死。 



5,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警惕「四高」食物。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