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Jan 20, 2022

父親走後「夢見他說迷路了」!為何總是夢見去世的親人「原來並非迷信」 醫生說出了殘酷的事實

  
為啥總是夢見去世的親人?原來並非迷信,醫生說出了殘酷的事實

「自從父親去世后,我經常會夢到他,夢到父親回到家和我們說他只是迷路了,現在終於找到家了。」


「最近幾天我總是會夢見他,我們都沉默不語,夢裡什麼都沒變,我不曾失去他,他也不曾離開過...可當夢醒時分,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也許你也很奇怪,為什麼親人在世時自己很少夢見對方。可親人一旦離世了,自己就會頻繁夢見他...




對於這種夢境,有人說這是你對親人太過於想念了,親人有所感知,所以才會在夢裡來和你見面。從感性角度來說,這種說法不僅可以完美詮釋這種夢境,更會讓生者動容。可從理性與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一切又顯得站不住腳。 
 
  
那麼,夢見去世的親人,到底是因為思念太濃還是故人託夢呢?

親人去世后,真的會託夢嗎?




夢本就神秘,加上渴望與恐懼,如果再披上一層死亡色彩,夢會變得更加神秘。但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夢也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與心理現象。

首先,從心理角度來看。我們夢境里出現的人,都可以將其理解成做夢的人本身的潛在人格的一部分。

比如某個人,在經歷了自己身邊很親近的人去世后,都會或多或少有一點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帶走的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在與這個人建立親密關係時,一般都會把自己一部分的潛在人格映射到這個人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身邊某個親人去世,這種已經習慣的映射就會被迫中斷。 

  
在這時,一種突如其來的缺失感襲來,我們除了要面對實質上的關係中斷外,還需要重新找回自己完整的人格,也就是把從已經去世的親人那裡帶走的一部分自我給找回來。所以,我們夢見已經去世的親人,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找回自我的過程。




再從生理角度來看,就更好理解了。

雖然我們睡著了,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腦細胞在活動,這也是組成夢境的基礎。而我們夢裡的內容,其實和自己的記憶、生活、經歷等是分不開的。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構成夢的因素有兩個。

①身體內外的感知刺激並激發出潛意識構成了相對於的夢

舉個例子,當你在夢裡到處找廁所時,其實現實中你也在尿急;當你在夢裡感覺到了恐懼或者窒息時,其實現實中你可能是蒙著頭在睡覺呼吸不暢;當你在夢裡感覺到了酷暑難當,現實中你可能也口渴了...

 



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前面我們也說了,夢的內容和白天的心理活動、經歷等有關。當你白天時對某件事耿耿於懷,或者思考得比較多,你的大腦皮質上就會留下很深的痕迹,晚上睡覺時就更容易夢到相應的內容。 

 
 
這個很多人應該都有經歷過,白天時心情不好,晚上就容易做噩夢;白天時心情愉悅,晚上的夢也會很愉快。


所以,我們常常夢見一個已經去世的親人,並非是親人「託夢」,更是對這個親人的懷念和思念。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夢見已經去世的親人,總是在他們剛剛離世不久。畢竟在這個時期,我們大腦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這個親人身上,所有相關的記憶都圍繞著這個親人,所以這個親人就會頻繁出現在你的夢裡。




為什麼夢見去世的親人時,對方都是不說話?

說得直白一點,去世的人是不會說話的,所以夢裡他們不說話。

不過嚴謹一點說,應該是那個做夢的人在潛意識中已經知道夢到的對象去世了,所以夢中的那個人一般都不會說話。


更嚴謹一點來說,夢境通常是沒有聲音的,如果你在夢裡聽到什麼聲音,那應該是你耳朵里聽到的,再加上夢境的扭曲后變成的。
 




為什麼對方去世很久了,你還是會夢到?

這個還是要用「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來解釋,絕大多數託夢,都是發生在關係很親密的人之間,基本上都是近親屬。

這種關係就導致,我們對夢裡的那個人關注的會更多。可能平時的某個場景,看到某個事物等都能想起對方,可能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你的潛意識中確確實實已經掀起了對對方的情緒。 

 
通俗點說,就是你平時不怎麼會想起那個人,但你的潛意識卻一直關注著對方。因此,哪怕對方去世了很久,還是會夢到對方!

尼采曾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但願每個看完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懂得生的意義的同時,也要努力去珍惜生命和理解死亡的意義。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