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要想晚年活得幸福安逸,就應該學會少管閑事。
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更累,因為過多的參與了子女的生活,毫無保留的幫扶著子女。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就是生活的尊嚴,有錢就是說話的底氣。
其實老年人要懂得一個道理:子女一旦成婚,他們的「小家」和曾經與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大家」是兩個意義不同的「家」。
所謂的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但是兒女的家不一定永遠是父母的家。
退休以後,如果有一定的存款,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或者緊要關頭,可以留有餘地的幫扶一下子女。
同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面前,可以給子女指引道路,但是作為老人,要學會適度地幫扶 ,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結局不是矛盾重重,就是被嫌棄被厭惡。
所以,無論你多富有,退休之後,也不能幫兒女這4個忙。
01.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不要為了自己的子女甚至讓自己老無所居,居無定所。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曾說過,青年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 應該有他的夜曲。對於老年人來說,幸福的老年生活莫過於「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雙滿足。
對於銀髮族來說,最好的居住環境不是城裡的大房子,也不是子女的家裡,而是自己長期生活的老窩。
如今,有一些老人退休之後,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在更遠的城市發展,隨著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負擔,再加上孩子的出生,很多老年人就會為了幫襯子女,奔赴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為了子女起早貪黑,甚至賣點自己長期久居的房子,只為了給子女更近距離的幫助,和無怨無悔的出錢出力。
可是,在好多情況下,甚至是大部分的情況下,子女的家不是父母永遠的家,一旦時間久了,過多地參與子女的家庭生活,很容易造成更多的家庭矛盾,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婚姻狀態。
小區里的王阿姨就是典型的例子,今年66歲了,前段時間,因為和女婿之間的不愉快,只能從浙江女婿家回到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北方城市,9年前為了給女兒帶娃,王阿姨和老伴決定賣掉北方的居住房子,去南方女婿家,就是為了幫襯女兒和女婿照顧孩子,做做家務。讓他們年輕人努力拚搏,過上更好的日子。
可是,兒女成家立業之後,父母和子女,是「兩家人」,很多事情,很多觀點 ,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意見。
如今,王阿姨竟然用自己的退休金在小區租了100平米左右的單元,由於自己年齡逐漸老了,所以為了方便,只能居住在一樓。也是我們的鄰居,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也就熟悉了。
有一天,她看到我婆婆為我照顧孩子和做家務,就變得非常悲傷,然後告訴我的婆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透支自己的一切。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為了給遠嫁的女兒幫忙,老兩口決定賣掉房子,想著自己一邊給女兒幫忙,一邊照顧外孫,這種子女繞膝的晚年生活是幸福快樂的,而且還有自己的女兒陪伴著,想到這種晚年生活,老兩口退休之後,毫不猶豫的買掉自己居住大半輩子的陝北房子,興奮的奔向遠在浙江的女兒家。
起初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婿總是看不慣王阿姨和她老伴的一些行為和言語舉止,更認為他們兩個影響到他們的幸福小家。
可是,王阿姨很委屈,自己賣掉房子,賣房子的錢都補貼給了女兒和女婿。當初女婿要做小本生意,王阿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錢給了女婿,想著自己的錢遲早都是給女兒和女婿的,倒不如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了,反正也會在女兒家養老。所以,王阿姨和老伴毫無保留地賣掉房子,賣了房子的錢也給了女兒和女婿。
可是,9年過去了。當外孫上來小學,老兩口沒事的時候逛逛公園,看看晚景,做做飯,打掃一下家務等著女兒女婿下班,等著外孫放學回家。這樣的日子應該是很舒心的。
可是,在去女兒家的3年之後,女婿沒有以前的熱情金額客氣,也沒有以前那麼尊重,可是畢竟外孫還小需要照顧。漸漸地,女婿的態度更差了,認為自己的家庭開銷太大,一家5口人的開支太大。老兩口再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補貼,還是無法讓女婿開心。
有時候因為老兩口的一些言行和舉止,女婿就會找女兒吵,兩個人因此也吵了很多次。
直到上次,女兒和王阿姨在城市的旅遊地去旅遊,女婿因此和女兒大吵大鬧,甚至當著王阿姨和老伴兒的面還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瞬間開始大鬧,也找自己的婆婆公公鬧,一家人整天烏煙瘴氣。面對女婿的家暴,王阿姨和女婿大吵,最終女婿竟然說出:「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這個家沒有你們說話的份。」
當王阿姨爭辯自己賣的房子錢都給了女婿,要求女婿還回來,自己回陝北家鄉再買一套房,可是女婿無理地說:「找你女兒要去,然後回你們的家鄉去」。
就這樣,老兩口生氣地離開了女婿的家。
回在自己當地的城市,只能租一套單元,即使很想念女兒和外孫,可是只要女婿在家,那種莫名的生分和說話的彆扭讓他們之間減少了聯繫。
所以王阿姨給婆婆哭訴到:任何時候,不要為了子女,賣掉自己的房子,更不要想著只要子女有家就是自己的家。任何時候,在自己的家裡才是舒坦和自由的,更不需要看人臉色,也不要小心翼翼,任何時候自己的老窩才能讓自己睡得踏實。
02.錢不外露,無論有多少存款,都要保密,更不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給了女兒。
人的一生中,90%的問題可以用錢解決,只有剩下的10%需要另想辦法。
在任何時候,任何年紀,錢就是一個人的命根子,也是一個人說話的底氣和做事的籌碼。
一些老人退休之後,想著自己手裡的存款放著也是放著,或者覺得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乾脆早早地給了兒女,讓他們在年輕的時候不要那麼苦,那麼累。而且自己有退休金,足夠生活了,甚至還會把每月的退休金的一部分給了子女。可是這樣的行為反倒鑄就了有些子女的懶惰和不上進。這樣的行為也有可能在子女做強做大之後,反而開始不喜歡父母嘮嘮叨叨,甚至覺得父母和自己待在一起影響了年輕一代的溫馨幸福家庭環境,雖然有一種白眼狼的感覺,但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
更何況,一些子女或者女婿和媳婦兒,覺得老人給錢幫助是理所應當的,並不知感恩,也不覺得自己愧對父母,已經成為成年人了,還要靠父母的錢生活,遇到這樣的後代,退休老人一定要攥緊自己手裡的錢。
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同事小張,年輕貌美,工作穩定,丈夫也是一個小有成就的人。
我們人人羨慕她每天有人幫著她做飯,帶娃,做家務,她卻在抱怨自己的小家總是有公婆存在,感覺到有些礙眼,甚至打擾了小家的幸福氛圍。
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剛結婚的時候,公婆就給小張買了一套婚房,還把自己大半輩子的存款65萬在結婚當天給了媳婦兒小張。
在婚禮上,公婆都激動得流淚了,認為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媳婦兒就如自己最疼愛的女兒一樣,所以只想把最好的給了她。
甚至結婚之後,小張都是五指不沾陽春水,每天回到家公婆都給她做好了飯菜,衣服也不洗,衛生也不打掃。不想吃家裡做的飯,就會去下館子。
別人家的媳婦兒生了孩子之後,家庭壓力越大,有些女人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變成了黃臉婆,因為既要努力奮鬥,又要沒日沒夜的照顧小孩兒。可是小張不同,她的命運似乎比任何人都幸福,生第一胎的時候,從懷孕的第一天起,一家人把她捧在手心裡,生怕她磕著,碰著,更怕她的情緒不好。
生了小孩兒之後,小張怕熬夜傷身體和皮膚,所以小張只管睡自己的美容覺,孩子都是由公婆帶的。
等到小張懷了第二胎,公婆更加的興奮。畢竟現在的年輕人都為了身材和日子的輕鬆,很不願意要第二胎。所以公婆把自己退休金存下來的十幾萬元又給了小張。
可現在,小張的兩個孩子大了一些,家庭經濟條件更好了,丈夫由於公婆的支持,生意上也是小有成就。
像小張這樣的家庭,夫妻和睦,公婆經濟上毫無保留的幫助,家庭經濟優越,兒女成雙,團結幸福,是所有人羨慕的。
可是小張,卻覺得公婆呆在自己的家裡愛手愛腳。更認為,公婆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理所應當地奉獻自己的經濟和體力,所以在內心裡沒有感恩之心,更沒有想到如何回報。
而在公婆的眼裡,自己退休之後,只要對兒子,媳婦兒好,家就會非常的幸福美滿。可是實際結果卻與自己想象的相差甚遠。
甚至有一次,婆婆得病了,需要十多萬元治療,小張抱怨公婆老了,時不時地生病住院,時不時買葯,都是一筆很大的消費。更加認為公婆是自己的負擔。
可見,任何時候,老人要為自己留有退路,別掏空自己的老底兒,也別讓子女知道自己存款所剩無幾,因此就會變得冷漠,也沒有孝順之心。這樣的晚輩是喂不飽的,所以還要為自己留一手。
如果兒女或者媳婦兒不孝順,自己還可以有錢為自己買的一點兒尊嚴,生病了可以有錢治療,不能自理了可以去養老院,也可以雇傭保姆。可見在任何時候,錢是最有保障的,有時候錢要比子女都靠譜,就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雖然,人老了,最大的本事就是擁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可如果子女不孝順,金錢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錢也可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降低出錯率,錢更可以讓自己抵禦未來不可測的風險。
03.做事要有度,幫忙要有分寸,隔代親固然值得鼓勵,但是不要把孫子或孫女當「兒子」或者「女兒」來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會說,我看見孫子或孫女兒比我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親。
這句話看上去沒有毛病,聽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老人親孫子和孫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太疼愛自己的子女,所以為了減輕自己的子女分擔,才會毫無怨言地照顧自己的孫子或孫女。從小孩子出生之後,老人就開始親自帶。
只是帶孩子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媳婦兒,兒子能夠毫無顧慮地去賺錢,父母對孩子們守護好家庭。
可是有一種現象,尤其女人,如果從小沒有帶孩子,甚至從小都沒有管理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衛生,孩子的飲食,慢慢的和孩子之間有了距離,等到孩子上學了,才發現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念想差太遠,所以就會抱怨是老人把孩子帶壞了,也會按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停的教育孩子,嘮叨孩子,這種導致孩子和母親之間產生了很多無法溝通的代溝。抱怨老人帶孩子不周全本就是不孝順的體現。
還有一些女人,老人在家裡帶著孩子,女人去城裡打工賺錢,可沒想到錢沒賺多少,卻學會了城裡那些獨立女性的生活習慣,從此好高騖遠,甚至不願意和自己的丈夫繼續生活下去,總是覺得自己能夠找到更好的伴侶,也會認為丈夫的家或者丈夫本人都配不上自己。這樣的女人很容易提出離婚,並且在離婚的時候,完全不記掛孩子,也不管孩子的情緒,更不會想自己離婚之後孩子是否能夠接受?因為在她的內心中,即使離婚之後,也有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更何況自己很少帶孩子,莫名地對孩子介減少了牽掛和思念。
我一個同學的父母,退休之後,為了讓媳婦兒和兒子去大城市裡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掙錢。所以,從孫子出生之後,全權負責孫子的飲食起居,媳婦兒甚至照顧不到十天。本以為媳婦兒和兒子去大城市裡發展,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一家三口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可是,媳婦兒慢慢地變心了,有時候都不願意回家,有時候孩子打電話也沒有各種囑咐和嘮叨。
直到孫子上了小學之後,也是爺爺奶奶陪著,由爺爺接送,由奶奶做飯洗衣。只可惜,等到孩子六年級的時候,城市打工的媳婦兒戀愛了,認為自己找到了婚外的真愛,堅決要離婚。當爺爺奶奶祈求媳婦兒看著孩子的面子維持這個家的時候,媳婦還是不聽勸。最後,乾脆不回家,甚至過年都不回家,孩子打電話也不接,堅決要離婚,堅決要和自己的婚姻真愛在一起,似乎孩子不是自己的牽掛,也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就是因為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作為母親參與的太少,干涉的也少,所以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反而有些遠。
類似於這樣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不少。
老人退休之後,可以適當的幫忙帶孫子,把孫子帶在身邊當做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來養,這樣會疏遠孫子和自己親生母親的距離,一旦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媳婦兒很快的從母親的這個角色中退出來,反而老人自己卻又捨不得孫子委屈和沒有完整的家。
所以,退休老人們,可以幫兒女帶孩子,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這不是幫孩子,有時候甚至成為子女和家庭不穩定的根本原因。而且在有時候,老人帶孩子,子女們並不一定會感恩戴德,只要孩子有一些缺點或者壞習慣,子女們就會嫌棄老人教育不當。
所以,清醒吧,老人們,適當的幫忙,有度的支持,和子女和孫子孫女有時候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是和諧的距離。
04.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要參與子女的家務事,更不要經常摻和進他們的婚姻矛盾中。
每對結婚夫妻,都要體驗從最初的甜言蜜語,婚姻的平淡,再到一地雞毛的日常和油鹽醬醋茶的爭吵,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婚姻是什麼?
更何況,有時候父母的家庭思想模式比較傳統,子女的經營家庭方式完全不同於父母。
所以,父母就不要苦口婆心的勸說子女如何經營婚姻,更不必要讓子女按自己的邏輯思想經營婚姻。
遇到夫妻吵架,作為公公婆婆就不要過多的插手。如果真的碰在面子上,只能管教自己的兒子,但千萬不能說自己的媳婦兒。因為媳婦兒是記仇的,兒子不記仇,多教訓兒子,多哄著媳婦兒,才能讓家庭更和諧。
也有很多岳父岳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女婿對自己的女兒不夠好,賺的錢不夠多,不夠上進心,所以有時候就會特別話多。一但聽到女婿和女兒吵架了,就會訓斥女婿,為自己的女兒撐腰,最終女婿乾脆不上岳父岳母的門兒。
身邊的一個故事:公婆過多的干涉媳婦兒和兒子的婚姻生活,最終導致夫妻倆離婚。本來兒子和兒媳感情穩定,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可是天下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再加上公婆和兒媳兒媳居住在一起,只要兒子和兒媳吵架了,公公和婆婆就會護著兒子,訓斥媳婦兒,而且居住的房子是在公婆的名下,所以兒子和兒媳吵架,兒媳一般會回娘家躲幾天清凈。直到有一次,兒子和媳婦兒吵架之後,媳婦兒拿起行李準備去娘家,兒子還在一旁勸說乖哄。誰知一旁的公婆大聲謾罵媳婦:「滾出去,這個家本來就是我們的家,你愛走不走,只要走出這個家門兒,以後就不要進來了。」
因為這樣一句話,媳婦兒拿走了自己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從此以後再也不回來了,而且堅決要和兒子離婚,公婆有些慌了,可是最終還是不道歉,以為自己有一套房子,媳婦住在自己的家裡就應該聽話一些。最終,媳婦兒和兒子還是離婚了,離婚後唯一的小孫子留給了兒子,從此公婆既當「爹媽」,又當爺爺奶奶,看到借酒消愁的兒子,整天唉聲嘆氣。
所以,父母不要插做子女的婚姻和生活,有條件的話盡量不要居住在一起,如果沒有條件,也要學會放手。
無論是媳婦兒還是女婿,如果是聰明的父母,一般都會批評自己的孩子,勸解自己的子女。雖然有時候或許就是媳婦兒或者女婿的錯,老人想說一句公道話,但是夫妻之間哪有公道?夫妻之間更不是講道理的,所以有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聞不問,很少摻和子女的家務事兒和婚姻矛盾,也是最明智的。
總結
作為父母,疼愛子女是人之常情。所以等到自己努力拚搏過,存了一定的錢,退休之後,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子女,毫不留餘地的盡自己的所能,只是希望子女越來越好。
對於這樣的情感,哪怕到父母終老的那一刻,不是時刻記掛兒女的。這樣的情感是理解的,也是父母的無私之愛。
可是,每一個人都要自己親自走完自己的人生才能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
任何幫助應該有一定的度,而不是毫無節制,讓子女把所有的幫助當做是理所應當,甚至不知感恩,從此懶惰渙散,最終既害了子女也傷了父母的心。
所以,老年人退休之後,不要為了子女事事代辦,也不要時時陪伴在子女身旁,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思想。
人老了,要學會慢慢退出,學會放下,子女才有責任擔當,有奮鬥的目標和動力,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健康幸福,但是不要出錢出力最後還不討好。不插足兒女的生活,要有明確的界限感;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減少他們的負擔。
退休之後,多為自己考慮,要有自己的存款,也要有自己的老窩,守著自己的老伴兒,看春暖花開,享晚年時光。
马上点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