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Jun 20, 2022

人老之後!是自己住舒服「還是和子女一起住更舒服?」 這位老人回答「很現實」值得思考

  
人這一輩子真的挺快的,不知不覺間,幾十年的光陰就過去了,好像一眨眼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自己也步履蹣跚,頭髮花白,開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這個時候很多老人要麼還是自己單獨住,雖然要自己操持著日常生活,但沒有那麼多事,心情也更平和一些。

有些老人選擇和子女們住在一起,享受著子女的照料和天倫之樂,但是由於兩代人生活理念的不同,難免會有一些衝突和摩擦。


那麼等老了單獨住和兒女住,到底哪種更幸福?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因為連續下了好幾天雨,樓頂積水滲到了牆面。




獨居的林老伯沒有打電話讓人來幫忙,自己拿了梯子,想爬到樓頂通通出水口,結果爬到三分之二的高度,梯子一滑,林老伯整個人重重地摔在地上。

半天之後,鄰居從更高的樓層看到林老伯趴在地上,旁邊還有一灘血,趕緊打電話讓附近有鑰匙的親戚趕來,把林老伯送到醫院。

手術、住院三個星期後,林老伯回家了。但自那以後,林老伯的胸部骨架便一高一低。




為了避免老人再出事,林老伯的兒子把他接到了身邊來一起住。一開始,三代人也是其樂融融,但隨著時間的拉長,林老伯過的並不開心。

林老伯好客,經常鄰居來了就會熱情地泡茶,如果有小孩,林老伯就會把家裡的零食水果全部拿出來,兒媳婦看不慣,覺得鄰里鄰居的,沒必要這樣,連帶著孫女都不給他好臉色。

快過年的時候,林老伯在陽台曬了幾隻鴨腿,油滴到地上,兒媳婦整理陽台的時候,踩到地上的油差點滑到,脫口而出就是一句:「這天殺的,晾的什麼鬼東西……」 




 
 
這句話,恰巧被林老伯聽到。

林老伯心灰意冷,躺在床上病了兩天,兩天後直接打包好行李,搬回了自己的家。

直到現在,好幾年過去了,林老伯還是一個人住著,子女們偶爾回來看看。

每天上午和下午,林老伯會各出去散步兩個小時,和附近的老人們在公園坐坐、聊聊天,林老伯並不覺得孤獨。




他說:「一個人住舒服呀,自由自在的,一個人住好……」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林老伯的白內障越來越嚴重了,看東西越來越模糊,萬一到哪天真的看不見了,他又該怎麼辦?

我國有句老話:人老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人終有一老,那麼老了該如何安頓自己的晚年?自己住還是和兒女一起生活?




這裡,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很扎心,也很現實。 

 
 
兩代人一起住,容易摩擦出矛盾

電視劇《安家》中,宮蓓蓓好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三室一廳,買到了心儀房子。

原本以為,幸福的生活終於開始了,卻不想搬進新家後,在孩子的飲食跟教育問題上,宮蓓蓓和公婆摩擦不斷,最後宮蓓蓓還是決定再買一套小兩居,和公婆分開住。




現實生活中,很多兩代人同一屋檐下的家庭,常常老人和孩子都會感覺痛苦。

其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兩代人觀念不同,習慣不同,做事情的方法不同,從而導致相互之前的衝突不斷。

說到底,老人與兒女同住,最難跨越的,就是兩代人觀念的鴻溝。

比如老人習慣早睡早起,年輕人卻經常晚睡晚起,老人習慣省吃儉用,年輕人卻花錢大手大腳,以至於兩代人根本合不來,勉強住在一起,只會越發看彼此不順眼。




分開住,眼不見心不煩,能避免很多家庭矛盾,反而兩代人都能過得更舒坦,相處更愉快。 

 
 
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寫給自己即將結婚的孩子的信,這位父親說:

「孩子,你成家了,以後你的家,就是你和你的妻子、孩子的家,我們不會輕易打擾你。但我和你媽媽的家,永遠都是你的家,記得常常回來。」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永遠不會是父母的家。這話聽起來很讓人傷感,卻又是赤裸裸的現實。

距離產生美,兩代人之間,各自有各自的家,但是又能互相關照,是最理想的狀態。

那麼,這個距離到底多遠比較合適呢?

有學者提出,最好就是「一碗雞湯的距離」,也就是說,煲好一碗雞湯,送到子女那裡還不涼。




住得不遠,但各自有各自的空間,老人能幫忙接送孫輩上下學,想孩子們的時候過去看看也很方便,萬一老人有個身體不舒服的,孩子們也可以馬上趕來。

兩代人相互獨立又依賴,有各自的空間,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又能互相關照,滿足兩代人之間的陪伴,這樣的距離,剛剛好。 

 
 
照顧好自己,攢點錢,晚年就不會太差

鄰居有一對夫婦朱叔朱嬸,幫兒子在城市帶了十幾年的孫子,現在孫子大了,老兩口也差不多七十歲了,反而回了農村來。養雞養鴨,鋤地種菜,忙得不亦樂乎。




其實朱叔朱嬸不缺錢,他們兒子開公司、開酒店,事業做得很大,在城市也有好幾套房子。

回到老家來自己住,做些農活過日子,是他們夫婦自己要求的,他們覺得是很快樂的事情:

一來自由自在,孫子孫女都大了,自己也不中用了,還住在兒子家心裡彆扭;二來,鍛煉鍛煉身體,做做體力活出出汗,免得一幅垂垂老矣的樣子;第三呢,也是為老年無處安放的心靈找點寄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他們一直把老家的房子保養得很好,想來也是早就開始謀划「退休後」的生活。

人老了,在屬於自己的空間里,自由自在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消磨時間,其實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兒孫自有兒孫福,而我們自己,如果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保持好的心態,有一棟老房子,老了兜里還能有點積蓄支付得起醫藥費和護工費,那麼晚年就不會太差。


不必強求和孩子一起住,也不必強求孩子給自己養老,進可攻退可守,就能多幾分自在。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