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Apr 2, 2020

​要不要化療!腫瘤院長患癌後,說了5句大實話!


  
今年77歲的徐克成,精神矍鑠。2006年,66歲時,身為腫瘤醫院院長的他,體檢時卻發現自己患上肝癌。後來他反思、研究治療方案,摒棄傳統落後的治療方式。如今11年過去了,癌症都沒有複發。  


  
▲ 著名消化科專家和腫瘤治療專家、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徐克成。 


患癌後,他在接受採訪和不同場合,說了5句大實話!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來的?

第一句:癌字三個口,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

身為消化科專家,徐克成明白,「癌」字裡面三個口,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
 



「癌症是吃出來的,這個話一點沒錯。吃得太鹹,容易患胃癌、食管癌;吃得太油膩,則容易患結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抗氧化食物包括: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菠菜、花菜、番茄、西瓜等),多酚類(如綠茶、啤酒、紅酒、巧克力等),硫化物(大蒜和洋蔥等蔥屬蔬菜、捲心菜等),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E、B1、B2和B12,常見於蔬菜、水果、花生中)。 




第二句:術後化療不見得都有用!

教訓讓我最深刻的是,創辦腫瘤醫院的幾年裡,接診過很多肝癌患者。他們中絕大部分是在其他醫院手術後複發,有的在術後一兩年,有的則是幾個月就複發。他們幾乎都接受過化療,且複發的腫瘤往往不是單個,而是「成群」,一下子布滿全肝。不僅在肝內,而且轉移到肺、骨、腹腔多個器官和組織。很多患者告訴我「怪事」:一邊化療,一邊轉移。 




這些患者的遭遇加深了我的質疑:化療到底對肝癌是有益無害,還是無益有害?

為了「質疑」,我每月總要常規瀏覽世界文獻,十年來,至少查閱了1000多篇幾乎都發表在美歐雜誌上的所謂SCI論文,希望找到「靈丹妙藥」,為病人,也為自己。 



結果是失望的。一份大型薈萃分析,包括57份研究,涉及4756例膽管細胞性肝癌,患者年齡49-67歲。文章結論是,「術後輔助性化療或放療不顯示是有益的」。  




  
因此,我拒絕了化療。至於為什麼「一邊化療,一邊轉移」,我在另一篇文章「化療無效的出路何在」裏已經說了,是化療導致癌細胞基因再變異,變成「離群者」,變得不僅不買化療葯的賬,而且變本加厲,更加「惡性」。 


臨床醫生在決定是否給患者化療時,要多些質疑,不要僅僅聚焦於「癌腫」,更要聚焦於「整個係統穩定性」,要考慮:是讓病人生命延長,不是延長幾天幾個月,而是生存幾年、多年,還是適得其反?
  



第三句:癌症不能一切了之

僅有20%癌症患者可以進行手術!

通常患了癌症,大家都會想到手術切除治療,達到「斬草除根」的效果。但事實證明,癌症患者中,僅有20%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原因有三: 





1. 癌腫早期無癥狀,被發現時,或因為癌症太大,或因為部位特殊,或已發生轉移,無法切除;

2. 患者年齡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條件手術治療;

3. 病人或家屬拒絕手術治療。 



癌細胞想要「斬盡殺絕」幾乎是不可能,需要新思路抗腫瘤。徐克成院長介紹,癌症一開始發病,就是一個全身性、係統性疾病。雖然手術切除是根治癌症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治」不等於「治癒」。 





癌症,不能手術,又該如何治療?徐院長介紹,現代癌症治療融入了越來越多高新技術。對於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利用高新技術,進行綜合治療。所謂的綜合治療包括「三結合」,即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高新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結合。
  


第四句:看病不能信廣告

很多人最後都是人財兩空!

許多臨床醫師都有這樣的診療經驗,一些肝炎病人由慢性肝炎逐步轉為肝硬化,然後肝硬化癌變,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
 




當然,這裡所指的肝炎是指乙型或丙型肝炎。假如患者只有大三陽或小三陽,轉氨酶沒有升高,沒有肝功能的損害,那麼我們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攜帶者得肝癌的幾率確實要大得多,但目前95%以上都無法治癒,唯一的辦法就是定期複查,一旦發現肝癌及時處理,早期肝癌的治癒率可達90%。 



「我研究肝臟病40年,大家不要迷信大小三陽可以去除,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大小三陽,幹擾素等藥物可以治療肝炎,但不是大小三陽。」

我曾經在各大肝病主題會議上大聲疾呼,很多治療大小三陽的藥物都是沒有用的,勸大家不要上當受騙,很多人最後相信廣告的結果都是人財兩空!





第五句:治癌先要治心

很多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 


「人總是要死的,我很坦然地面對這個事情,發現以後,我很快接受了事實。但是這個癌是一個很惡性的腫瘤,五年生存率就是百分之幾,這種情況之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挑戰。」 




徐克成說,「我必須讓自己活下來,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比如說,癌症是一個慢性病,要與癌共存,要採取人性化的治療,不要讓病人吃二次苦,讓病人有一個愉快的生活,這叫活在當下、向死而生。這些觀點我必須把它係統化,必須把它形成一個概念和模式,從而推廣下去。」 



11年過去了,他的癌症並沒有複發。他仍然帶領團隊繼續攻克生命科學疑難雜症。「開開心心、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堅持工作。」這就是他的秘訣。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