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Jul 26, 2020

膽固醇沒了,脂肪肝沒了,就連降壓藥也停了,全靠心內科醫生的一個小藥方



「我有3個同學40多歲心臟就放了支架,有的人手術還是我親自做的,令我既震驚又嘆息。因為臨床見到太多的心臟病人,我們就是不希望將來給自己的心臟上支架。」  



  
▲湖南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肖長江教授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肖長江教授深受觸動後,單單靠調整了一日三餐,原來有脂肪肝和高膽固醇血症,現在脂肪肝消失,高膽固醇已經不存在了,自己嘗到甜頭後,他還把方法介紹給身邊人及部分適合的病人。 





受益同樣的方法,他的父親完全停用吃了幾年的西藥降糖葯二甲雙胍,空腹、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也正常。

素食養生,無葯降糖降壓

這個方法說來也十分簡單,就是素食養生法。

肖長江教授介紹,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以動物性食物為輔,對防治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十分有幫助。 





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相比,除了缺乏部分B族維生素(如維B12)外,蛋白質、脂肪、糖、大部分微量元素等營養素都優於動物性食物,而且膽固醇含量少,熱量更低。

調整飲食習慣和結構,科學吃素,肥胖的人降低體重,對防治心腦血管病甚至是癌症,都十分有幫助。 





肖長江教授表示,很多人都覺得減肥難,他的方法成功率很高:「按照這種方法,我的體重也降低了10多斤,我父親用了幾年時間減肥55斤(他身高1.63米,最重的時候185斤,現在130斤),很多肥胖的慢性病人分別減少10-40斤不等。」 

  
肖長江教授說,很多病人瘦下來後,血壓、血糖確實會變得更容易控製。 




他因此懷疑,不少肥胖的糖友可能最初冤枉打了胰島素、吃了降糖葯,因為減少了體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對於血壓和血糖的控製很有意義。

也確實有研究證實,肥胖與慢性病、癌症的發病都有一定的關聯。比如,一項關於腰圍和結直腸癌的研究發現,腰圍每增長1英寸,患癌症的風險就增加8倍!
 




肖長江教授展示了醫院的一張心導管室影像:26歲小夥子,喜歡大魚大肉,抽煙,喝酒,嚼檳榔,吃夜宵,熬夜,發脾氣,反覆發作胸悶,冠狀動脈左前降支近段嚴重狹窄(85~90%)。必須安裝心臟支架。(如下圖) 

  
我們中國人對肉食耐受性遠遠不如西方人,人家西方人大魚大肉,要60~70歲才患冠心病,而中國人這樣吃,20-30歲就開始冠心病,改變生活方式,刻不容緩! 




那麼肖長江教授的素食養生法到底怎麼做呢?

第一每周吃一天素

肖長江教授曬出最近三年的體檢化驗單,第一張是2014年的,第二張是2015年,第三張是2016年。

與2014年比較,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尿酸均降至正常,甘油三酯也明顯下降。指標越來越好,素食健康,拯救自身!沒有吃動物,就沒有膽固醇攝入,更不會有冠心病!我已經基本吃素六年。每個周一,我都吃素一天。連續六年體檢都沒有脂肪肝了!  




2014年,因為天天工作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一次體檢,指標全線上升,很嚇人: 

  
意識到有問題,肖老師開始調理,指標有所下降,2015年: 


 調理後,2016年的指標全麵恢復正常,箭頭幾乎不見了: 




我有時自己做早餐。我的尿酸從520降到 390,膽固醇從最高6.9,降到4.9,甘油三酯從4.2降到目前2.01。

白菜蘿蔔保平安!體重從146斤降到135斤左右。

建議最好用生態有機大白菜,1-2分鐘出鍋,不要久煮,不放油鹽,八成生最佳!五高人群可以每天早晨這樣吃,不吃米粉、麵條,調理一個月,一定會吃上癮! 




第二蔬菜當飯吃,飯當菜吃

①保持一點飢餓感。

不同人群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肥胖程度等情況,做到每餐5-8分飽。

「中醫提倡三分飢餓,所以,年輕人吃七八分飽足矣,五六十歲的人也可吃七八分飽,70歲的人吃六分飽,八九十歲吃五分飽即可(可少吃多餐)。」 

 


  
②所謂「蔬菜當飯吃」,是指多從蔬菜水果中攝入營養,減少肉類食物,適當減少高澱粉類食物(白米,白麵)的攝入,但不能完全不吃主食。

「中國人容易甘油三酯高,最主要原因是油脂、高澱粉主食和高度酒等攝入偏多。糖友也不需要攝入過多白米、白麵類澱粉,可以用蕎麥等雜糧或薯類如淮山、土豆、紅薯、芋頭等低澱粉的主食,它們的升血糖指數略低於白米麵類。所以肥胖的人也要少吃油、少吃主食(但不是不吃主食),最好不吃飲料、少吃糖果、餅乾類零食甜食。遇到特別胖的病人,我會建議他們晚上不吃主食試試。」 




③飲食清淡:

少油少鹽,每天25克油脂、5克鹽,是中國居民的推薦油鹽量。
 


④堅持散步:


對中老年朋友來說,散步是很好的運動,每天堅持40-60分鐘持續步行,可以預防70%中風、60%糖尿病,還對高血壓、冠心病都有好處。
  



第三吃素並非天天青菜蘿蔔

肖長江強調,以上做法適合體重超標的肥胖人士、血脂高的人和血糖高的人,但控製體重也要循序漸進,不宜減重過快,每月減少體重8-10斤為宜,而且偏瘦的人並不主張這麼做。 


他同時強調,普通大眾很容易誤解,以為吃素就是天天青菜、蘿蔔,這種結構可能引起營養不良。所以,一定要學習素食的合理搭配。 



預備一些乾貨,如香菇、木耳、黃花菜、生花生米、蠶豆、芸豆、黑豆、海帶、紫菜等,另備一些耐存放的山藥、紅薯、南瓜、土豆、芋頭、大白菜、捲心菜等。

把上述食材與臨時購買的綠葉蔬菜、當季出產的其他時蔬(如夏、秋季的豆角、茄子、扁豆)交叉搭配,就能輕而易舉地把素菜做得品種豐富、色彩繽紛、香美誘人。 




以素食為主的人,一定要每天補充堅果(核桃、栗子、杏仁、榛子等)、莢果(芝麻、豆類、花生等),經常補充藻類(海藻,紫菜等),以免營養不良。
 


第四魚也不能多吃

肖長江教授表示,在看門診時候,他總會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三高」的病友避免大魚大肉,他們常常反饋,自己吃肉不多,但是吃魚很多,因為醫生推薦要「多吃魚」!有些老人甚至一餐可以吃一條半斤以上的魚。  





肖長江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勸大家:魚也不能多吃!的確很多醫生交代病人的口頭禪就是」少吃肉(紅肉),多吃魚(白肉)「,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往往被病人錯誤領會,認為吃魚總量可以沒有限製。

肖長江教授說起了門診遇到的一個病人,「他是一位老人,找我看病,說自己沒力氣。我見他人顯得無精打采,觀察其舌苔,白膩、邊留齒痕,人肥胖,屬於一個痰濕加脾氣虛的體質。原來,老人聽說魚肉優於紅肉,所以天天去釣魚,天天吃魚。」 




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傳統中醫的觀點,「魚生痰,肉生火」。魚生活在水中,是低體溫動物,大多數魚偏於寒涼,吃多了魚體內產生痰濕。而且魚也是含有膽固醇的,尤其沒有魚鱗的魚類膽固醇含量較高,如銀魚每百克含膽固醇361毫克,河鰻、泥鰍、黃鱔、鱈魚的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

如果用魚來替代紅肉,每天最多2兩-4兩左右。所以,每次聽醫生推薦說多吃魚的時候,一定不是要大家總量多,而是在每天動物性食物總量120-200克中,魚所佔比例多!  





心血管內科主任沒吃一粒葯,趕走脂肪肝和膽固醇,把父親多年的高血糖也降了下來。不吃藥、不傷肝,還對身體好,效果看得見!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