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Jun 6, 2022

不想被癌症「盯上」,這6種食物再喜歡都別吃,尤其是第3種

 
在很多人眼中,癌症幾乎就和「絕症」劃了等號,大家之所以聞癌色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覺得癌症治不好、沒法治,只有「等死」。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

事實上,早期癌症的治癒率要遠遠高於晚期癌症。 所以,如果癥狀能早點被發現,患者就能早點得到治療。


01.這5 種癥狀可能是癌症前兆

有些時候,癌症的癥狀是很明顯的,但有些時候卻不一定,等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十分可惜。




下面要說的 5 種癥狀,可能是癌症引發的。 當然,並不是「有了這些癥狀,就等於得了癌症」,這些癥狀不是癌症的正式診斷標準,請大家不要恐慌。

小編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忽視任何身體上的不適。


1、長期感到疲倦、乏力

一般情況下,感到疲勞是由實實在在的勞累引起的,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調整過來。  

  


但白血病、直腸癌、胃癌等疾病都可能表現出長期疲倦、乏力,而且這種疲倦的感覺是持續的,即使天天都睡得很好也不能改善。

像這種不一般的極度疲倦,就要引起重視了。
 
 

2、體重突然下降

如果你生活規律,也沒有在減肥,體重通常是不會劇烈波動的。

但如果在飲食習慣、生活節奏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體重突然下降,就要留心了。 

  
像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許多癌症,都有可能導致體重突然下降。
 
 



3、身體持續出現疼痛

一般來說,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癌症造成的疼痛特點是持續性的疼痛,而且服用一般的止痛藥無法緩解,常見的例如:

直腸癌、卵巢癌患者可能有腰背疼痛;

腦癌患者可表現為長期的頭痛;

早期的骨癌和睾丸癌也可能導致相應部位劇烈疼痛。

大家一定要多關注身體的疼痛,即便不是癌症導致的,也應該處理,別忍著。 



  
4、身體出現腫塊

乳腺癌、睾丸癌,都會在相應部位出現腫塊。 不過,身體別的部位也可能出現腫塊。

如果在發現身體上有腫塊,且位置固定、摸起來很硬、邊緣還不清晰,就更要當心了,建議儘快去找醫生看看。
 
 

5、持續發燒

發燒是身體的一種調節機制,白血病、淋巴瘤等許多癌症都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人體為了對抗這種問題,就可能表現為持續發燒。




通常發燒都不是由嚴重疾病引起的,但如果經過了治療卻一直沒有退燒,就要注意了。 

  
如果觀察到、感覺到不對勁,別猶豫,去找醫生看看,做個檢查,哪怕是虛驚一場,自己也放心。

俗話說「一個癌字三張口,胡吃海喝加瞎抽」,可見癌症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我們常常對自身的生活習慣不太重視,但其實很多癌症都是由不健康的飲食所造成的,例如以下幾種,更是癌症的最愛。
 


 

02癌症最愛的“6個字”

癌症最愛的 6 個字:煙、酒、鹹、霉、燙、油,遠離它們,可以降低癌症的風險。


1、煙:有1/4的癌症是由吸煙引起的

吸煙損害人體健康,與癌症的關係極為密切。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在發達國家里,有1/4的癌症是由吸煙引起的;65歲以內死亡的人群中,死於肺癌的吸煙者佔90%。

香煙點燃后產生的煙霧中主要含有煙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氫氰酸和丙烯醛等。




煙焦油中含有很多致癌物質,據分析,煙草煙霧中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而其中已被科學論證可致癌的有69種。 

  
據報導,30%的癌症可歸究於吸煙,特別是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還可致膀胱癌、胰腺癌和腎癌。

權威學者指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停止吸煙,90%的肺癌可以預防。
 
 



2、酒:飲酒量越高,癌症風險越高

酒作為中國一種世代相傳的特殊飲品,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長久以來,人們對酒有著一種特殊的迷戀,所謂“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歡”,無論親朋歡聚,還是工作應酬,都少不了用酒來助興。

但隨著對酒研究的深入,飲酒的危害也逐漸顯露出來。 過量飲酒,會影響身體的呼吸、心跳、體溫等正常功能,甚至導致酒精中毒和心腦血管疾病。 

 
 


飲酒會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臟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飲酒越多,患這些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尤其是口腔癌、喉癌和食管癌,因為當人飲酒時,這些組織器官會直接與酒精接觸。

都說要「適量飲酒」,但是,適量飲酒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勸導,如果出於防癌或防病的角度,適量飲酒絕對不是好的建議。 更有效更簡單的方法永遠是—滴酒不沾。
 
 



3、鹹:高鹽飲食是胃癌的“隱形殺手”

高鹽是導致胃癌的隱形殺手,攝入過量的鹽分后,因為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影響。

高鹽飲食的人和那些清淡飲食的人相比,胃癌的相對發病風險要增加接近兩倍。 

 
 
我們成年人每人每日應該攝入不超過6g鹽。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均食鹽攝入量達到10g左右,均屬於超標狀態。




我們常見的高鹽食品有醃制的食物,如鹹菜、腌肉,添加了亞硝酸鹽的各種熟食和各種含鹽調味料。

然而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這些看得見的高鹽食品,而是那些隱藏在食物中的鹽,仍然讓人防不勝防。
 
 

4、黴:黃麴黴毒素,躲它越遠越好

黃麴黴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一類致癌物,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




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其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

平時生活中節儉慣了的人,看到發黴的食物,往往不捨得丟棄,會把發黴的部分去掉,接著吃剩下的部分,其實這樣做對健康很不利。 

 
 
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黴斑,只是一部分,黴菌產生的毒素其實已經在食物中擴散了。 清洗等只能去掉表面的菌絲,內部的毒素卻還沒有去除。




即使是加熱,黃麴黴毒素要到 280°C 以上才會分解,一般的烹調溫度,根本達不到這個水準。 因此生活中,最好不要為了省一點點錢,而去承擔患癌症的風險。
 
 

5、燙:65°C以上的飲食,有致癌風險

2018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飲用「 65 度以上的熱飲」定為 2A 致癌物,是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趁熱吃真是要不得! 當食物的溫度超過65°C時會損傷口腔及食道粘膜,日積月累就可能引發食管癌。




食管癌的高發率,就可能與這種喜歡吃燙食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所以,在喝熱飲、吃燙食之前,記得吹一吹,涼一涼。
 
 

6、油:吃得太油膩,癌症概率“飆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在飲食消費方面的投入越來越高。 在大家過得比以前更為富足的同時,也出現了過量攝入食物的問題。 比如油的消費就很超標。

油的攝入量長期超標的話,會帶來很多身體問題,最直接的就是肥胖,而肥胖又會帶來諸如三高、冠心病、腦梗等問題。


 

 
  
油脂過多,膽汁分泌會增加;當高脂低纖維食物進入結腸后,裡面的有害細菌就可以把其中的膽汁轉化成某些致癌物,增加患癌風險。

一些澱粉食物在高溫油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致癌物,比如丙烯醯胺。 很多人愛吃的炸薯條、薯片裡就有。 油炸過的食物是非常香,但記得不要每次吃很多,更不要頓頓都吃。

基因和環境,是決定是否會患癌症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基因是爸媽遺傳的,沒法改變。 我們真正能夠改善的,就是個人的日常習慣了,給自己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人人有責!








 
私隐权政策